傳媒推介

Skip to content
【信報】建築遊人專訪:《築覺》系列十年寫八本建築書 低成本建築不一定醜
「這幾年不少香港建築書出版,以建築為主題的社交媒體專頁也多了。相比之下,以筆名建築遊人寫建築的許允恆(Simon)已寫作十年,《築覺》系列已出版了八本,他是這方面的前輩了。《築覺》系列由香港建築,寫到東京、倫敦、北京、紐約、新加坡、巴黎,他周遊列國,看建築寫建築,幾乎一年一本。在他眼中,那國建築最吸引?他又怎看香港的建築及建築文化?」 信報專訪全文 「剛出版《築覺VIII:築遊巴黎》中寫到的廊香教堂(Notre Damedu Haut, Ronchamp),每個建築系的學生都學過。我剛去完巴塞看的聖家大教堂,也是很震撼的。去到巴塞,有些街市和跳蚤市場都是低成本建築,但細心創造,美學與功能並重。它們絕不是一般人覺得,低成本就一定醜陋。」 《築覺VIII:築遊巴黎》作者:建築遊人頁數:244頁定價:$16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點新聞】「跨界作家」羅弘眼中的中國 新著打破西方刻板印象
「我只是想讓法國人知道,中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中國現在這麼成功,而法國又該如何從中獲取經驗並用到自己的國家。」法國企業家及學者羅弘(Laurent Michelon)日前接受點新聞訪問,談及推出新著的動機。 點新聞報道全文 羅弘的最新著作《理解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內斂的超級大國與孤立的霸權》嘗試打破西方宣傳濾鏡,從文化差異與地緣戰略探解中西方的關係。羅弘表示,西方人若要避開政治宣傳,瞭解到中國最真實的一面,最好的辦法是親自探訪中國。
Skip to content
【HK01】專訪《身後事》作者劉銳業、梁偉強 從殯儀行業看人生最後旅程 
換個角度,從殯儀行業看人生最後旅程,思考「繁文縟節」的意義,會否為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其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常見大家安排生日、婚禮等生前慶祝儀式,但關於身後事的討論則少之又少。擁有逾二十年殯葬物流經驗的梁偉強以及於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任教物流相關課程的高級講師劉銳業博士,決定就殯葬行業以及相關事宜撰書。兩人首作《方生方死》主要圍繞殯儀行業揭秘,而最近兩人再一次合作,推出《身後事》一書。」 HK01專訪全文 由劉銳業與梁偉強合著的《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探討香港社會在多元宗教和文化下衍生出來,種種處理「身後事」的方式。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 劉銳業ISBN:9789620454905港幣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7月 過往著作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梁偉強, 劉銳業, 馬淑茵ISBN:9789620451232港幣定價:$128出版日期:2023年3月
Skip to content
【星島日報】澳門名校誕生傳奇 廖德山濠江百年春風化雨
「當代最大成就,要數是付出了空前的財力和人力,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教育,作育英才。」創辦培正發起人之一的廖德山凡事親力親為,不惜工本斥資助學,對澳門教育發展貢獻良多。 星島日報推薦全文 一場戰火,幾乎將廖德山的教育基業毁於一旦?這位本地已故殿堂級音樂家,原來是澳門培正的校友? 由陳小章教授所著的《澳門教育與廖德山一門》以廖德山先生一門為線索,講述澳門百年來教育文化事業的沿革和發展。 《澳門教育與廖德山一門》作者:陳小章頁數:160定價:$50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語文同樂】從殯葬物流看生死
人死後,靈魂會往何處?從死亡的本質,尋找生命的意義。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與劉銳業日前接受《明報》的訪問,就各自專業分享對生死議題的看法。 從事遺體運輸多年的梁偉強如今已能與死亡處之泰然,並從見證多次別後遺憾悟出維繫人際關係的意義;從事教育工作的劉銳業則在經歷多場生死教育活動後,明白到生前規劃的重要性。 語文同樂專訪全文 經《明報》(2024年10月18日於《語文同樂》見報)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頁數:232頁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明報】個人生命史,也是香港的歷史——專訪作家葛亮
「我寫的時候不希望把它處理成為一個社會事件,我覺得有更加需要沉澱的部分」。葛亮最新著作《靈隱》以2018年的港大教授殺妻案為原型,記述北角春秧街一對父女的生命故事,從每個人作為個體的獨特位置呈現香港當代歷史。
Skip to content
【號外】為書本鍊成肉身
「紙本只是從傳統功能中蛻變,不僅止是內容的載體,而是融入美學和體驗的藝術存在。」香港書籍設計師兼藝術家陳曦成日前接受《號外》專訪,談如何為書本「鍊成肉身」。 設計書籍時如何經歷「理解、分解、重組」3個過程? 陳曦成的首本著作《紙本鍊成 ——設計美學試鍊》集結他多年來對書籍設計的思考、觀察和實踐。透過整理自己工作與學習經歷,陳曦成將書籍設計的過程歸納並比喻為日漫《鋼之鍊金術師》中的鍊金術。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作者:陳曦成頁數:410頁定價:港幣368元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HK01】〈酷愛〉編曲Johnny Yim寫書談編曲心得
編曲人的責任是為曲詞建立伴唱的平台,亦可以說是提供一個合適的意境給歌手說出歌裡的故事。設計和執行伴唱平台就是編曲人的工作。編曲人跟作曲作詞人的關係就像建築師和工程師一樣,曲詞人(建築師)負責確定歌曲的故事內容,編曲人(工程師)負責把意念落地而建造平台。
Skip to content
【點讀】新界牛「失業」故事:與世無爭,以另類方式繼續守護田野
如果你是屯門人,想必也被問過:「你是不是騎『牛』返工?」新界「牛出沒」的景象尋常不過,但香港野牛從何而來?為什麼牠們會流浪香港鄉郊? 聽《隱山:山居日月筆記》點讀有聲書 「村邊黃牛多有戒心,與人類保持距離,但也有兩隻年輕的牛經常主動靠近我,心情好時還會讓我摸摸頭。牠們睫毛修長、眼神溫柔,教我不得不想起『初生之犢』,諺語典故始於《莊子.知北遊》:『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莊子讚美眼前的『你』有如新生小牛,達到了純真渾厚、無知所求的修為境界。」 作者葉曉文在2021年搬到只能徒步或乘船前往的荔枝窩村居住,在這塊偏遠但乾淨的土地,她與自然譜寫出怎樣的故事? 《隱山:山居日月筆記》作者:葉曉文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虛詞】葛亮專訪:為消逝的歷史引渡,以身不在其中的眼睛尋找舊日魅影
無論是書寫歷史流遷的「家國三部曲」《朱雀》、《北鳶》至獲得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燕食記》,還是將匠人技藝延伸到小說核心意念的《瓦貓》、《飛髮》、《書匠》、及新作《靈隱》等,都能見到葛亮捉住一個將要或已然消逝之物,試圖將其留在歷史的刻度上。
Skip to content
【HK01】《隱形之光》採訪十二位工友 道出香港清潔行業悲歌
「仔仔,有啲人收垃圾唔好行過去啦好臭啊,你唔讀書第時大個做清潔!」清潔工友的存在,是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的重要一環,但不少香港清潔工友卻遭受歧視,甚至面對薪酬被剝削的困境。最新出版 的《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由明愛策劃,訪問了十二位清潔工並記錄了他們工作的甜酸苦辣,以「書」為媒介肯定他們的辛勞付出,為工友們爭取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肯定。
Skip to content
【香江暖流】《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劉銳業博士專訪
殯儀業原來唔只咁簡單?殯儀業的背後原來牽涉到眾多職業範疇,包括化妝師、堂官以及生死教育規劃等等。生死議題向來是華人社會中的禁忌,但若然我們能在生前好好規劃身後事,以正向思維面對死亡,死亡或許沒有我們想像中可怕。 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死」?又該如何面對「身後事」?《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之一劉銳業博士受邀到訪香港電台 RTHK 香港電台《高手過Chill》談論新書及一系列生死議題。
Skip to content
【大公報】《香港基本法實施以來的十大議題:回顧與前瞻》新書發佈會完滿舉行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香港基本法實施以來的十大議題:回顧與前瞻》新書發佈會在上周六於集古齋順利舉行,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擔任主禮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教授、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劉春華先生、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國際部主任王劍先生、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和香港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教授等多位學者與政界人士都有出席,一起探討如何深入推廣憲法和基本法教育。
Skip to content
【橙新聞】《紙本鍊成》作者陳曦成分享:書業如何「逆轉勝」?
在這個電子書越趨普及的年代,傳統實體書籍可以如何突圍而出,書業如何「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