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影視文化

Skip to content
香港粵劇界出「女武狀元」?
粵劇角色主要分為「生」、「旦」、「淨」、「丑」四個類別,當中「文武生」既為全劇最主要的「生角」,亦是一個劇團的靈魂人物。「文武生」對演員的體力與技藝要求甚高,不但要能文能武,唱、做、念、打、藝術也要樣樣皆能,因此粵劇早期多由男生擔任。 上世紀五六十年香港粵劇名伶輩出,在云云名伶中,作為擔班主角的「京架女文武生」祁筱英以武場突圍,在戲中融入極鮮明的京班高難度腰腿功架,以獨樹一幟的舞台風格獲「女武狀元」之美譽。
Skip to content
《梅艷芳》編劇吳煒倫專訪:比起編寫和執導,這件事更困難?
拍攝一代女星的傳奇故事、秏費八十多組戲的巨額投資、找新人做主角、動作導演及編劇首次著手製作文藝片……疫情期間上映的《梅艷芳》,就是在這樣充滿未知數的情況下誕生。能在劣境中綻放耀眼光芒,對導演梁樂民及編劇吳煒倫來說,不只是職涯上的一大成就,更是好好傳承香港的故事。
Skip to content
劉培基與梅姐,不會再有的關係
劉培基與梅姐,前者學師、後者小歌女出身,兩人不但憑著自身努力打出名堂,更合力打造了香港一整個時代的流行。
Skip to content
用「鹽」整動畫!
有沒有想過「鹽」也能用來製作動畫? 和The Beatles樂隊歌曲同名,出自本地資深動畫人盧子英先生之手的80年代短篇動畫《Eleanor Rigby》,就是由幼鹽製作而成。
Skip to content
存在現實世界的「魔法」,竟活在填詞人圈子中?
由《填詞L》導演黃綺琳自創的電影主題曲《填詞魂》榮獲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中女主角初嘗填詞時,經常為「啱唔啱音」的問題與同學爭論不休,直至認識「○二四三法」填詞法——實際上這是導演黃綺琳的親身經歷! 黃綺琳從高中起便不斷尋找粵語填詞的協音方法,直至升讀大學後,她才從填詞興趣班老師口中得知「○二四三」協音理論。幾經波折,幸得一位詞友借出藏書相助,她把「○二四三法」融會貫通,成功解開多年來「啱唔啱音」的謎團!過了差不多二十年,黃綺琳依然是「○二四三」的重度使用者。在黃志華最新力著的《○二四三(粵語歌詞創作工具)魔法書》一序,她更笑言自己是○二四三魔法學院的萬年freshman! 資深中文歌曲評論人黃志華先生於1980年代中辦填詞班,「○二四三」理論便是由此時開始建設。「○二四三法」早流傳在填詞人圈子之中,它可讓詞人先以這四個數字來填歌調,不用填上有意思的文字便能輕鬆體會如何填才「啱音」。經過多年研究,黃志華先生修建好了它的理論基礎,也做了很多改善和開拓,「○二四三」理論漸見完備。 到底「○二四三法」怎樣應用在粵語填詞上?僅靠「○二四三」這四個字音,就能唱盡人世間的所有歌調?填粵語歌歌詞,又是否需要百分百「啱音」呢?《○二四三(粵語歌詞創作工具)魔法書》合共十七個章節,從立論基礎到實際應用由淺入深,並採用多首經典粵語流行歌作為範例解說,令讀者透徹暸解「○二四三」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