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說書
共 6 項包含相關標籤內容
一盅兩件 x 提籠掛鳥,曾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
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流行養雀,不論在大街小巷還是公屋的騎樓,都可以見到一個個竹製鳥籠。當時養雀屬於消閒娛樂,養雀之人最愛提着鳥籠到茶樓品茗,一邊嘆茶,一邊與鄰座雀友交流養雀心得,欣賞牠們的毛色、姿態與歌喉。昔日香港廣式茶樓林立,其中在上海街的奇香茶樓、雲來大茶室和鎮江茶樓等,更裝有配置懸籠掛鳥的設施,讓雀友可以一邊飲茶一邊玩雀。「那些年的早午茶市,大致可以分為四班︓第一班是晨早趕開市前吃早餐的魚肉果菜檔主、第二班是公務員和上班族、第三班是提籠掛鳥的雀友、第四班是投機買賣的經紀炒家。」可見當年香港養雀文化之盛行。 養雀,當然少不了鳥籠。鳥籠是傳統的馴鳥工具,自戰國時代,已有古人利用鳥籠養鳥的記載,然而中國盛產竹樹, 所以鳥籠多以竹材製成。古時最原始的竹製鳥籠,是以幼竹枝重複交織而成的竹編鳥籠。這種鳥籠沒有活門,把間隙中的竹枝撥開則可取出小鳥,一不留神便會讓小鳥逃出生天,所以又名「無厴雞籠」。時至今日,竹製鳥籠種類繁多,其中廣式波籠是昔日香港常見的雀籠之一。廣式波籠大致分為籠罩、籠身及籠底三部分,其最特別之處,便是籠身頂部呈弧形的籠膊。籠膊講究弧度深淺,稍有差池便會影響整個籠的結構和美感,對雀籠師傅的手藝要求極高。 隨着生活環境和價值觀念的改變,香港盛極一時的養雀文化逐漸消失,廣籠工藝式微,已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開雀籠》作者郭達麟Dylan,由2019年開始向碩果僅存的雀籠工藝師、香港非遺傳承人陳樂財師父學習廣籠工藝,希望透過學習及記錄的方式,令竹製鳥籠技藝得以承傳。《開雀籠》以大量設計繪圖、插畫和相片,圖文並茂解構竹製雀籠工藝,使香港雀籠工藝美學和獨特的養雀文化得以記存。 《開雀籠》作者:郭達麟頁數:279頁開度:150 x 230 mm定價:港幣228元按此線上購買
- #傳統工藝
- #香港文化
- #香港歷史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好書推薦
- ...
獲獎喜訊|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結果新鮮出爐!
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結果新鮮出爐!香港三聯書店蟬聯出版社大獎,得獎作品達九部,當中包括三項最佳出版獎、三項特別獎和六項出版獎。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平凡中的不平凡》、《港式日語》分別獲得社會科學、心理勵志和語文學習類最佳出版獎。其中,《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同時拿下「新晉編輯獎」與「市場策劃獎」兩項特別獎,《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則榮獲「書籍設計獎」。此外,《與設計對話:香港三聯書籍設計七十五年》、《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等六本書分別獲得不同圖書類目的出版獎。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彭展華🌟最佳出版獎——社會科學💫新晉編輯獎💫市場策劃獎 20組香港粗獷建築及12位建築師的故事。紙質厚薄質感、裝幀結構、文字影象鋪排,均取材自香港粗獷建築的特色美學。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最佳出版獎——心理勵志 以真實客觀的角度,立體透明的呈現並分析二十世紀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一生的成敗得失,讓讀者重溫值得紀念的傳奇一生。 《港式日語:香港日文大搜查,懷舊、日常、新興300例!》片岡 新、李燕萍🌟最佳出版獎——語文學習 追蹤「日本出世、香港長大」的300例詞語,感受語言文化的接觸、融合與演變。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陳曦成💫書籍設計獎✨出版獎——藝術及設計 香港著名書籍設計師陳曦成多年從事書籍設計的經驗與心得,當中的設計公式B=(M×HR)t更是具參考價值的設計理念執行配方。 《與設計對話:香港三聯書籍設計七十五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獎——圖文書 梳理了本店1948—2023年期间重要書籍設計代表作,旨在呈現香港本土書籍設計,及與內地的互動往來中社會思潮和文藝觀念的發展與變遷。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黃宣游✨出版獎——圖文書 本書收錄上世紀三十至八十年代,香港四位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如招牌、碑記等,亦首次從多方面詳盡記錄了四位書法家的生平事蹟。 《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王國璋、鄭宏泰✨出版獎——商業及管理 1924年,利希慎耗鉅資買下一座山,如北山愚公,矢志在銅鑼灣移山、北角填海,闢地建屋⋯⋯一手史料、30多場訪談,鮮為人知卻扣人心弦的利氏家族故事。 《靈隱》葛亮✨出版獎——文學及小說 葛亮最新長篇小說,一對父女的故事,與城市輝煌起落同奏共跫,亦映照彼此或隱或現的人生。 《漫漫港歷史》黃家樑、陳志華✨出版獎——兒童及青少年 本書專為初接觸香港歷史的讀者而設,精選70個重點史事和相關知識,文筆輕鬆平實,簡單明瞭。 恭喜各位獲獎書籍的作者及整個出版團隊! 好書不嫌多 ,我們正密鑼緊鼓籌備7月香港書展,繼續為大家帶來既值得閱讀又值得收藏的書籍,到時見!
《南通筆記》:文商故里江海秀,勸君無事住南通
中國新興萬億級城市遇上千年江海文明,會碰撞出怎樣的敘事可能? “新京派文化”代表性作家、學者靳飛在香港三聯書店推出的新書《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2025年3月出版)以不同於常見的“宏大敘事”視角,為南通這座被稱作“北上海”的長三角樞紐城市,構建起立體鮮活的人文坐標系。 南通,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江淮文化與吳越文化在南通相互交融,有“藍印花布”“沈綉”“梅庵琴派”等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標誌,也有全國四大漁港之一的呂四港、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的狼山等自然人文景觀。 《南通筆記》將鏡頭對準這座城市文明的歷史肌理。關於寫歷史,中國自古以來有“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而作者靳飛另闢新徑,用《世說新語》般的“筆記體”來進行表述,擷取散落於南通發展進程中的一些“碎片”,以人物、事件為“料”,以廣聞博見之考證為“佐”,由此烹製出膾炙人口的“風味”短文。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導覽,而是一部“可攜帶的文明現場”,每一處地標都成為立體書簽。正如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俊先生在本書序中所言:“一個城市何若不像一個人,她也該是一個生命體……靳飛的筆記為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城市‘打開方式’。” 翻閱靳飛先生這位“老北京”筆下的南通“古今多少事”,在看到南通發展的歷史脈絡之時,總能讓人驚嘆“南通竟然如此地博大精深”。本書簡體版初版於2024年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引全國各地廣泛關注。香港三聯今推出繁體版,既是對南通獨有魅力的全新書寫,也是向更多的讀者遞出了一份南通文化請柬。 《南通筆記》(繁體增訂版)作者:康震頁數:320定價:$128按此線上購買🔗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博士推薦:《跨學科的思想史》
王汎森教授是當代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者,專長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跨學科的思想史》,則是以王汎森教授的學思經歷及成就為基礎而推出。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涂豐恩博士對《跨學科的思想史》如此評價:「《跨學科的思想史》觸及了眾多課題,也呈現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思考。王教授在書中並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研究方法,反而一再強調史無定法,歷史如風,『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人要怎麼捕捉風的形狀呢?歷史學者也是如此,因此更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歷史課題,借用各種思想資源來挖掘新的問題——這也是本書書名的意涵。 本書幾個觀點和比喻特別有啟發性。比如,王教授一再強調,不能把歷史想成是單線前進,需要聽見歷史中的『主調』與『低音』。近代以來的思想史著述往往太過著眼於主調(比如對於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關注),而傾向把歷史簡單化、樣板化,忽略了無法被放進主流歷史框架中的角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眾多思想因素往往會多方激盪,往復來回,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猶如棋盤對弈。歷史學者必須具有全局觀,著眼整個棋盤的動態。 王教授也提到『史事的邏輯』與『史家的邏輯』之間的落差。正所謂『有知』之人無法想像『無知』的狀態,歷史學者往往很難不被後見之明所影響。一旦知道結局,所有細節都理所當然的向終點奔去,就忽略了歷史過程中的各種偶然與意外。歷史的主流未必是一夕之間成形,有時是涓滴溪流,逐漸累積,因為某個機緣,化為滔天洪水。若沒聽見歷史中的低音,往往就無法理解或誤解歷史的動態。 歷史研究並非門檻特別高的學問,但一份研究的好壞、是否能有廣泛的影響力,最終往往取決於是否能以小見大,把握著複雜歷史局面的關鍵。」 《跨學科的思想史》王汎森著、謝偉傑編開度:140mm × 210mm頁數:208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開卷樂】《築覺VIII:築遊巴黎》
3月1日,《築覺》系列作者建築遊人受邀到港台節目《開卷樂》 作客,就最新著作《築覺VIII:築遊巴黎》與大家談巴黎建築,解構當中的設計意念和巧思。 按此收聽節目
2024年度總結:三聯暢銷書榜十大Top10!
1.《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
2.《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1842-1997)》
作者:吳海傑
譯者:張升月、齊崇硯
3.《小王子》(第二版)
作者:聖埃克蘇佩里
4.《吶喊(第二版)》
作者:魯迅
5.《粵語(香港話)教程》(修訂版)*錄音掃碼即聽版
作者:鄭定歐、張勵妍、高石英
6.《香港中學生文言字典(增訂二版)》
作者:蘇岳、田南君
7.《漫漫港歷史》
作者:黃家樑、陳志華
8.《成長里程碑:48個一至三歲育兒指南》
作者:陳美齡
9.《孤獨前哨:再論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
作者:鄺智文、蔡耀倫
10.《○二四三(粵語歌詞創作工具)魔法書》
作者:黃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