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說書

為什麼我們需要實體書?
在數位內容盛行的時代,是什麼令你想擁有一本實體書? 「紙質、觸感、重量、印刷方法——這些元素都是構成實體書獨特體驗的關鍵。如果一本書只是簡單地將數位內容印刷出來,讀者很容易會失去興趣。相反,當你投入心血設計每一個細節,讀者會更加珍視作品。」剛憑籍漫畫《達利書店》獲第五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大獎的本地漫畫家蘇頌文(PEN SO),在由香港藝術中心策劃、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路漫漫2025》中剖白自己的創作歷程。 Pen So在參加動漫基地的大師班後正式投身漫畫業,隨後踏上出版之路。他認為實體書必須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現在我們像裁縫一樣,可以度身訂造符合自己風格的作品。」Pen So認為,香港漫畫已由過去的工廠式生產,轉變為追求多樣的個人風格創作,在風格、主題或敘事方式上展現獨特性,才是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對Pen So來說,創作或者就是對實體書的堅持,是長路漫漫的嘗試和實踐。他曾在雜誌專欄中設計過可剪下收藏的信件,為讀者提供一種互動性的閱讀體驗、亦嘗試過結合廣播劇與漫畫展覽,創造沉浸式的故事世界。在2019年製作的「解謎」型漫畫《禁靈書》,Pen So更將紙本與電子科技二合為一,讀者需要透過書中線索和網上資源解開謎題。 香港漫畫,至今仍有一群無分世代,不忘初衷的創作人默默耕耘。最新出版的《路漫漫2025》,透過與超過20位本地漫畫家如Cuson Lo、謝曬皮和文地貓等對談,剖析香港漫畫在21世紀的真實處境及轉型之路。 《路漫漫2025》編者:PRUDENCE MAK、RACHEL LO策劃:香港藝術中心頁數:288定價:$198 按此線上購買🔗
【號外】為書本鍊成肉身
「紙本只是從傳統功能中蛻變,不僅止是內容的載體,而是融入美學和體驗的藝術存在。」香港書籍設計師兼藝術家陳曦成日前接受《號外》專訪,談如何為書本「鍊成肉身」。 設計書籍時如何經歷「理解、分解、重組」3個過程? 陳曦成的首本著作《紙本鍊成 ——設計美學試鍊》集結他多年來對書籍設計的思考、觀察和實踐。透過整理自己工作與學習經歷,陳曦成將書籍設計的過程歸納並比喻為日漫《鋼之鍊金術師》中的鍊金術。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作者:陳曦成頁數:410頁定價:港幣368元按此線上購買
1994年,回憶中的沙田
1994年,有一名沙田少年每天過着極平凡日子,沙田市中心、娛樂城、沙田廣場韻彙唱片舖、好運中心龍城的電影、CD及漫畫⋯⋯充斥著他那年十九的生活。儘管人面全非,那些年的人事物,依然存留在他腦海
《在很久很久以前》獲選美國AIGA 50 Books | 50 Covers Winner 年度50本最佳封面設計之一!
AIGA 50 Books由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IGA)於1923年設立,每年選出50本最佳設計的書籍及書籍封面,以鼓勵優秀的出版物設計。’Even in an era of digital books and Insta stories, AIGA understands the timeless, magnetic power of design to engage readers and encourage them to turn the page.’ 縱使在電子圖書和即時動態盛行的時代,AIGA亦深明設計擁有吸引讀者並鼓勵他們翻開新一頁的永恆魔力。 在這個有百年歷史的比賽中,可以自28個國家共542份出版物之中躋身首50名,相信是對香港出版物在書籍設計專業類別的肯定。獲獎作品將成為AIGA館藏的一部分,收藏於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巴特勒圖書館內的善本和手稿圖書館(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 恭喜作者米哈、書籍設計師姚國豪和整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出版團隊! 《在很久很久以前》作者:米哈書籍設計:姚國豪出版社:P+按此線上購買
【HK01】〈酷愛〉編曲Johnny Yim寫書談編曲心得
編曲人的責任是為曲詞建立伴唱的平台,亦可以說是提供一個合適的意境給歌手說出歌裡的故事。設計和執行伴唱平台就是編曲人的工作。編曲人跟作曲作詞人的關係就像建築師和工程師一樣,曲詞人(建築師)負責確定歌曲的故事內容,編曲人(工程師)負責把意念落地而建造平台。
編曲就好似「煮飯」咁?
編曲人的責任,就是利用不同樂器為曲詞建立伴唱的平台,提供一個合適的意境給歌手說出歌裡的故事。由最基本的人聲,到樂器、大型樂隊、電子音樂,甚至不同物品所發出的聲音……能夠用作編曲的聲音來源多不勝數,到底編曲人是如何決定採用何種音源?
新世界發展的未來?
繼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宣佈辭任後,新世界再向母企出售旗下股份。在80年代初,新世界發展完成尖東海傍的新世界中心發展計劃,市值一度超越長實、新地而成為華資地產公司的龍頭股。可是,今次並非是首次新世界遇上財政危機。80年代末,新世界便曾因收購失利一度負債近90億,當時創辦人鄭裕彤是如何帶領新世界發展度過危機?
【點讀】新界牛「失業」故事:與世無爭,以另類方式繼續守護田野
如果你是屯門人,想必也被問過:「你是不是騎『牛』返工?」新界「牛出沒」的景象尋常不過,但香港野牛從何而來?為什麼牠們會流浪香港鄉郊? 聽《隱山:山居日月筆記》點讀有聲書 「村邊黃牛多有戒心,與人類保持距離,但也有兩隻年輕的牛經常主動靠近我,心情好時還會讓我摸摸頭。牠們睫毛修長、眼神溫柔,教我不得不想起『初生之犢』,諺語典故始於《莊子.知北遊》:『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莊子讚美眼前的『你』有如新生小牛,達到了純真渾厚、無知所求的修為境界。」 作者葉曉文在2021年搬到只能徒步或乘船前往的荔枝窩村居住,在這塊偏遠但乾淨的土地,她與自然譜寫出怎樣的故事? 《隱山:山居日月筆記》作者:葉曉文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虛詞】葛亮專訪:為消逝的歷史引渡,以身不在其中的眼睛尋找舊日魅影
無論是書寫歷史流遷的「家國三部曲」《朱雀》、《北鳶》至獲得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燕食記》,還是將匠人技藝延伸到小說核心意念的《瓦貓》、《飛髮》、《書匠》、及新作《靈隱》等,都能見到葛亮捉住一個將要或已然消逝之物,試圖將其留在歷史的刻度上。
這些本地經典金曲是如何製作而成?
《紅綠燈》、《酷愛》、《睡公主》⋯⋯一首首伴隨着香港人成長的經典名曲,到底是如何製作而成? 人稱「編曲俠」的Johnny Yim(嚴勵行)入行至今已有20年頭,涉獵作曲、編曲、監製、及鋼琴獨奏等多個音樂領域。大學沒有修讀音樂、第一份全職是蘋果電腦的技術支援人員,到底Johnny Yim是如何入行這個「不請人」的行業,成為全職音樂人?
【HK01】《隱形之光》採訪十二位工友 道出香港清潔行業悲歌
「仔仔,有啲人收垃圾唔好行過去啦好臭啊,你唔讀書第時大個做清潔!」清潔工友的存在,是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的重要一環,但不少香港清潔工友卻遭受歧視,甚至面對薪酬被剝削的困境。最新出版 的《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由明愛策劃,訪問了十二位清潔工並記錄了他們工作的甜酸苦辣,以「書」為媒介肯定他們的辛勞付出,為工友們爭取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肯定。
【香江暖流】《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劉銳業博士專訪
殯儀業原來唔只咁簡單?殯儀業的背後原來牽涉到眾多職業範疇,包括化妝師、堂官以及生死教育規劃等等。生死議題向來是華人社會中的禁忌,但若然我們能在生前好好規劃身後事,以正向思維面對死亡,死亡或許沒有我們想像中可怕。 我們該如何面對「生死」?又該如何面對「身後事」?《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之一劉銳業博士受邀到訪香港電台 RTHK 香港電台《高手過Chill》談論新書及一系列生死議題。
戰爭有多「痛」?
1941年11月,接近二千名加拿大官兵在羅遜准將帶領下乘船抵達香港,協助香港戰役中的駐港英軍抵擋日軍。為期十八天的激烈戰鬥,不僅造成了二百九十名加拿大官兵陣亡,幸存的衛港加軍戰俘在經歷三年零九個多月的關押生活後,在身心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包括診斷出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以及其他干擾日常功能的疾病。縱使戰爭陰霾已成過去,他們卻要面對生活上的另一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