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三代女性的故事
「哎呀呀,為什麼要受苦受難……說不完的婆婆媽媽……」資深文化人李歐梵套用了吳君麗唱粵曲的典型唱詞,為妻子李子玉的新著《婆婆媽媽的故事》作結。 《婆婆媽媽的故事》寫的雖是作者外婆、媽媽和自己的故事;但時間橫跨清末至當下,她們的人生映照出不同時代的女性面對的社會環境,以及這些環境又如何塑造着她們的觀念和所造出的種種選擇。 「我盲字都唔識多個,做鬼都唔靈。」這句話聽起來很有趣,但卻包含了李子玉外婆焦慮和遺憾的心情。李子玉的外婆目不識丁,不幸因丈夫早死被迫從傳統走現代社會到香港謀生,把一生奉獻給家人,自己就連港島都從未「過海」踏足觀光。 到了李子玉母親的一代,作為二十世紀早期的摩登女性,選擇把自己的幸福放首位,卻令作者的成長時期失缺少母愛。至於作者自己,大概是代表了很多受到現代良好教育的女性,更多有意識地探求自己的主體性和內在成長。她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並串連上兩代的經歷,當中的自省,展現各種成長經歷付諸女性的意義。 繼《女人,你的名字是強者》,《婆婆媽媽的故事》以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對家人真摯卻複雜的情感;以及她作為香港基層,歷經和家人離散,過著窮困生活的真切感受。李歐梵閱後,有感複雜纏綿的婆孫、母女關係並非三言兩語可說清,亦為書名《婆婆媽媽的故事》附上另一層意義。